石門水庫是臺灣北部的主要水庫之一,位於桃園市大溪區、龍潭區、復興區,與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的石門峽谷,採土石堤岸型壩體,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,是臺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。

日本大正5年(1916年),八田與一和狩野三郎引大漢溪溪水,以官民合資的方式,人工開鑿桃園大圳,並於大正13年竣工。竣工後,八田與一繼續研究在石門峽谷建壩蓄水之可行性,並在昭和4年(1929年)發表「昭和水利事業計劃」,並開始著手對大漢溪進行水文調查和地質探勘。這是石門水庫興建前的基礎。是的,各位沒看錯,就是規劃建設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,在為北臺灣水利盡一份心力。

戰後,中華民國政府便以日本人留下的基礎,著手規劃了石門水庫的興建。那為什麼日本人不建啊?因為要建造之前就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,誰還有能耐建設這龐大工程。所以等到戰後,中華民國政府為了民生、農業、工業等考量下,開始石門水庫的興建。直到1964年6月14日,興建歷時8年,石門水庫正式竣工。

石門水庫身兼灌溉、發電、給水、防洪、觀光、美食等等功能,是座多功能水庫。嗯!前面幾項沒問題,就是觀光跟美食能進一步說明嘛,畢竟這只是個水庫啊!其實石門水庫在園區內保有原始林相,也種植其他植物,所以一年四季都有可以欣賞的景色:2-3月可賞櫻、3-4月有流蘇、7-8月森林綠蔭、11-12月楓紅遍野,好不愜意呀!水庫的環湖步道不定期有舉辦馬拉松、自行車競賽,讓比賽之餘,更能觀賞水庫之美。美食更不用說,「石門活魚」一直是這裡的招牌,假日用餐時間到水庫附近的活魚餐廳,基本上都是人滿為患啊,更甚者,還有人發明活魚200種吃法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