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擔石板古道是早期十一份、三坑子之間的聯絡道路。十一份、三坑子都位於大漢溪的河階地上,十一份在上層, 三坑子在下層,這條石板路聯絡兩地之間,歷史已超過百年。當地居民利用這條古道來運送穀子、煤、砂、石子、檜木等物品,以人力挑擔或牛車拉貨,因此被稱為「挑擔石板古道」。

昔日的三坑子是大漢溪河運的物資集散地,為了輸送貨物,周圍有許多道路的開通,其中一條是通往河階上方的十一份,就是本文的主角挑擔古道啦!以前的道路不像現在的柏油路又大條又平穩,加上十一份是更高一點的河階地,所以古道不是這麼好走,最常運輸的貨物有穀子、煤、砂等民生貨物,是人用扁擔輸送,所以這條道路又稱「挑擔古道」。

其實在北臺灣的一些山區,為了搬運民生物品或是木材,都會有這些古道的產生,最常見的有「挑鹽古道」、「挑茶古道」、「挑擔古道」等等。三坑的挑擔古道從原本的石頭路、泥地路,到現在鋪上石板後,更呈現古色古香的味道。

走這條古道,蘊釀思古幽情的情緒必須快一些,否則會來不及。大約三、四分鐘,古道就抵達終點,接臺三乙公路(中正路三坑段)。越過馬路,就是通往三坑子的道路,路口有間伯公廟及造路紀念古碑。沿著道路往前走, 約三百多公尺即可抵達三坑老街的入口。

sankeng_ancient_track
sankeng_ancient_track
sankeng_ancient_tr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