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坑子老街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,位於桃園市龍潭區,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,向外至黑白洗,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,饒富古味,吸引許多遊客駐足。

三坑子的起源可推溯在清康熙年間陸細番在龍潭的開發,直到乾隆九年(西元1744年)才有漢人移居在此。那陸細番是誰呢?此人厲害啦,相傳是鄭成功的某位師爺,但是鄭成功的人馬又不怎麼離開臺南,又有光緒年間金廣成墾號的地契合約記載陸細番是墾戶立約人,這人跟三國的廖化一樣,活的真是久。其實陸細番就只是個口耳相傳的菜市場名,而三坑正式有漢人移居,沒錯,就在乾隆年間,你問我怎麼會知道,這看地方誌書或是當地建廟時間就能略知一二了。

三坑子為一河階地形,其上有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,於台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,即為三坑子地名之起源。走進三坑老街,便可以看到「黑白洗」,這是以前婦人洗滌衣服的地方,除了三坑,一些客家老街也還有保留這種「洗衫坑」,像南庄啊。狹窄又彎曲的三坑老街,汽車難以通行,這種街巷格局是傳統村莊的特色之一,刻意做成彎路,好讓盜匪知難而退,最有名的就是鹿港九曲巷喔。短短的老街,保有舊有的步廊式建築風格,特色小店販賣著客家特產:菜包、草仔粿、牛汶水、桔醬等,少了現代商品的渲染,成就樸實無華的客家小品。

sankeng
sankeng
sankeng
sankeng
sank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