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治大正時代流行巴洛克建築風格,和平路、中山路等老街,各商號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和閩南傳統裝飾圖案,包括希臘山頭、羅馬柱子和中式的魚、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混合,形成一種大溪專有的特色。和平老街因為開發較晚,老屋的保存狀況也較好,街上特色商店林立,十分熱鬧。

大溪老街的發展可以追溯至雍正年間,當時就有原住民的泰雅族在這生活,當地以原住民話音翻為閩南語「大姑陷」。清嘉慶二十三年(1818年),因為艋舺發生頂下郊拚的械鬥以及新莊的漳泉械鬥,讓林平侯帶家族遷徙至此,這是大溪歷史上最大的轉變。林平侯是何許人也?赫赫有名的板橋林家,總該知曉吧。林平侯逝世後,將家業分成「飲、水、本、思、源」五房,其中本記跟源記是同母兄弟,所以又合夥創建「林本源」商號,這就是板橋林家的創建初史。

林家到大姑陷後,開始了淡水河運的貿易,因為這裡身居內山,又是淡水河運的上游,所以林家佔據地利之便,開始跟下游的新莊、艋舺貿易,讓原本的農業聚落轉型成為利用航運而繁榮的商業市街。後來當地人士李騰芳於同治四年(1865年)中舉,遂將地名改為「大科崁」以資慶祝,「科」即為科舉、「崁」是河階地形,這也就成大溪的古名之一。到了日本大正八年(1919年)實施市街改正,而後並改名大溪,聚集了眾多店家的今和平路一帶成了主要重點。

向日本人學習過泥匠技藝的陳旺來、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廟宇的剪黏與交趾燒應用在牌樓厝的立面上,引來其他人爭相仿效,使得大溪老街的街屋立面充滿了繁複的裝飾,如花瓶中的牡丹,意指平(瓶)安富貴、葫蘆代表福祿、孔雀開屏,象徵天下太平,等等吉祥寓意,再搭配日本時代的巴洛克式風格,讓大溪老街的街景,跟其他老街不一樣,多了一種異國風情。

daxi
daxi
daxi
daxi
daxi